从17年就开始关注三星 T5这款固态移动硬盘了,17年这款硬盘刚出来的时候,Mac相关的社区讨论话题的很多。当时还是500g 1400米的水平,心有力而余额不足。
在刚刚过去的618促销中,T5的价格已经降到了500g 539米,于是随即入了一块。经过几天的试用之后,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使用感受和用途。
交流群:Newlearnerの水群
选购
购买需求
一块移动固态硬盘
1、追求更快的读写速度,部分用于个人文件资料的存储
2、能够直接适配Mac的type-c接口而不需要转换器
3、部分用来做Windows to go(以下简称“WTG”),以取代之前的双系统从而给macOS系统腾空间
需求分析
既要做WTG又要存储文件—>硬盘不能太小,500G起步
能够直接适配Mac的type-c接口—>硬盘体/硬盘盒接口应为type-c
追求更快的读写速度—>应支持USB3.1 gen2传输协议
指定方案
方案一:选择三星T5 500,618之前的国行价格在600元以上,满足所有需求
三星主控,三星颗粒,一体式移动硬盘,阳极氧化金属工艺。
方案二:选择最近很火的「海康威视」T200N系列的移动固态硬盘,价格在300多元,看起来很香,也可以满足需求
不过主控、颗粒未知,且处于预售状态网站可以查到的资料少之又少。
方案三:选择硬盘盒+SSD的组合方式,比如sata3/m.2 SSD+奥睿科的移动硬盘盒
奥睿科的移动硬盘盒支持USB 3.1 gen2,100多元。
sata3(6Gb/s)固态好一点的比如三星860 evo 500元左右,加起来和T5一体移动固态硬盘相差无几,且跑分和表现差距不明显。
如果强上m.2的话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性能损失,因为USB 3.1 gen2最高支持10Gb/s。
雷电3接口的移动硬盘盒过于昂贵,暂时不考虑(移动固态硬盘也是)。
综上所述,我选择了方案一,在617当天以618的价格买到了这块固态。送货速度很快,第二天就拿到了。
开箱
放几张开箱照,拍的不好,一是没有好的摄影工具,二是没有好的拍摄环境(宿舍的光源和桌子)
包装内的物品有:
- 三星T5 一个
- 说明书 一份
- 一根type-c双公头的数据线,支持USB 3.1 gen2
- 一根Type-c转type-a的数据线,支持USB 3.0
拿到手之后两个感受:很小巧,很轻
硬盘参数和简单评测
网上的评测写的够多了,不过大部分在一味地堆跑分图,这里整理一下我了解到的数据
基本参数
硬盘名称:Samsung T5
容量:500G
主控:三星 S4LN062X01(同850 evo)
转接主控:祥硕电子 ASM235CM
闪存颗粒:TLC 64层 V-NAND
本质:sata 6Gbps—>USB3.1 gen2,从内到外
速度:sata 6Gbps的本质就决定了读写顶峰为6Gb/s,官方的数据是「高达540MB/s」
SLC cache:约22G左右(本人测试,如有误差纯属正常)
拆解图
可以看到三星的S4LN062X01主控、四块三星flash闪存颗粒,以及典型的sata3接口
图源自网络,鉴于一体化程度较高,不建议大家拆解,以免损坏硬盘或者影响保修
跑分
测试环境:MBP外接,USB 3.1 gen2,空盘
满盘和USB3.0下测试个人觉得没必要就没有去做,上结论:
满盘未见明显掉速,缓存写满后和空盘一样掉到300MB/S左右。USB3.0下连续读写稍慢,可忽略。
1、CrystalDiskMark 1G
2、AS SSD Benchmark 1G
3、ATTO Disk Benchmark
总体来看,连续读写基本达到要求,可以给我流畅的外接硬盘读写体验。不过4k随机读写差强人意,和860 evo还是有肉眼可见的差距。
可以看到写入22G左右之后开始掉速到300MB/S左右,不愧是三星的颗粒。当时没有买海康威视就是因为听说其硬盘写满缓存之后掉速严重(50-80MB/S),对于T5的测试结果我很满意。
测试的速度已达到T5的瓶颈,因为sata 6Gbps的限速问题,USB3.1 gen2理论上可以跑到峰值1000MB/S左右。
用途
全部格式化成gpt+ntfs不解释,关于Mac读写ntfs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
上面的需求已经写的很清楚了,我需要分两个区,一个放WTG,一个放DATA
制作WTG的过程这里不详细介绍了,我早已经在前文详细介绍过:macOS安装Windows to go
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使用过程中的问题:我用VHD(虚拟磁盘,即系统.vhd
文件存放在硬盘,并非传统安装)模式安装的WTG,萝卜头WTG工具默认分配40G给系统盘,安装了若干软件后已经将C盘写满。
解决方案:下载BOOTICE工具,选择「磁盘镜像处理」,选择我们的VHD文件,点击「VHD信息」即可重置我们的C盘大小。如果硬盘挂载后显示不出WTG所在分区,在「此电脑」—「磁盘管理」中分配为其一个盘符即可。全程在其他电脑上面处理。
ps:选择VHD是为了方便备份和恢复,避免格式化硬盘后需要反复重装等,如果对其了解不够建议选择「传统」安装。这次安装的版本是1903,没想到Windows已经这么香了吗(指高分屏支持、字体和一些细节),外接ssd体验WTG真丝滑般流畅,终于可以解放自己的Mac内置硬盘了。
遗留问题:众所周知parallels desktop是支持bootcamp双系统虚拟化的,也就是可以在macOS上面直接调用双系统系统作为虚拟机。而我是一个95%时间在用macOS的人,偶尔用用Windows上面的office和工程软件。
所以虚拟机还是很有必要的,8说了,再安排一个虚拟机给macOS吧,占用的空间有限,远不及双系统。
最后上一张全家福(macOS内置+T5+东芝1T):
参考文章: